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m.39.net/pf/a_6562617.html请在wifi环境观看分享日都迪萨资料日都迪萨彝族火把节发祥地日都迪萨坐落在海拔米的山上。
日都迪萨在彝语中是“水草丰茂的草场”的意思。这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四面环山,山上长满了索玛树和各种灌木。正东面有三股潺潺的清泉从地底汩汩流出,河水清澈见底,无比洁净。整个大坝都是一片湿地,齐腰深的水草长满其间。成群的牛羊膘肥体壮,悠闲地散落在草原各处,宛若蓝天衬托下的片片彩云。
“要是春天,那才叫美呢!绿草如茵,成群的牛羊点缀其间,周围的山上开满五彩缤纷的索玛花,满山烂漫,满面芬芳,那可真是人间天堂。”村民们讲,春天是日都迪萨最美丽的季节。
据传说,日都迪萨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
“神仙驾着红色和*色的云霞从天上飘过,其中一片红色的云朵落到神奇美丽的日都迪萨。于是诞生了盛大隆重的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阿都地区特有的节日。相传,阿都地区居住着号称“八大家族”的比布、吉狄、莫舍、吉扭、比祖、帕查、惹尔、阿俄。其中吉扭家生活在日都迪萨,吉扭家阿吉支有个美丽贤惠的女儿,叫阿吉史诺。她嫁到了布拖拖觉莫说家。在走到日都迪萨北面马布飞克这个地方时,阿吉史诺就被天神抢走了。九天九夜之后,下了一场红色的大雪(印证了传说中的一朵彩云飘落在日都迪萨),在日都迪萨的入水口(日都飞克)发现了阿吉史诺的尸体。惊骇之余,吉扭家族举家搬迁,再也不敢住在日都迪萨这个地方了。比布、吉狄、莫舍、吉扭、比祖、帕查、惹尔、阿俄八大家族共同商量对策,商讨如何对付这害人的山神,最后决定组织成千上万的少女(新娘般的装束)到日都迪萨山头上过火把节,看看它还会再来抢谁。
火把节这天,姑娘们都精心打扮,身着盛妆,聚集在一起,手牵着手,送亲的队伍唱着忧愁的“朵乐嗬”走到日都迪萨火把场。而男人们则头扎英雄结,腰佩英雄带,骑着骏马,牵着强壮的公牛、公羊等,到火把场开展斗牛、斗羊、摔跤等竞技活动,展示力量与激情。
可能是山神被人间这种团结、强大的力量所震慑,之后就再也不敢来抢夺人间的少女了。而源于日都迪萨火把节场地的女人手牵手,围着圈唱“朵乐嗬”,男人们组织斗牛、斗羊、摔跤等竞技活动,展示人间力量的隆重、热烈、盛大的活动则被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至今。
后来,日都迪萨成为最负盛名的火把场。八大家族就组织自己管辖地的少女,穿着最精美的服装,戴上最昂贵的首饰,到火把场来比赛相貌、服饰、首饰、气质、“朵乐嗬”,选出最美的姑娘。各个家族还选派最优秀的公牛、公羊、骏马、摔跤手来展示各自的实力。日都迪萨火把场因此成就了很多流传千古的美女、摔跤手、骏马、公牛、公羊的美名。久而久之,其他家族也在各自的区域(吉狄家在达基沙洛木各角,吉扭家在飞幕保沃,莫舍家在拖觉日竹)举行了火把节。但是,日都迪萨依然是最负盛名的火把场。彝族谚语有“在日都迪萨过火把节来形容最快乐的活动”。少男少女在青春美丽的年华没有去日都迪萨过火把节是一生的遗憾,骏马、公牛、公羊没有在日都迪萨的火把场扬名也是一种遗憾。
蓝天、白云、高山、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场、神奇的日都泉水、水里的娃娃鱼、高贵的彝族少女服饰、会唱歌的*伞、“朵乐嗬”、保留最原始的阿都彝族民俗及瓦板房……日都迪萨是天设地造的火把场,这里至今还年年演绎着像世界杯般疯狂的火把节。因此,日都迪萨被誉为“彝族阿都地区火把节的圣地”。戈垄吉丙
一天夜晚,戈垄吉丙梦见屋后的山崖崩塌了下来。第二天,他到处通知邻里赶快搬迁,说灾难就要降临了。人们都笑他疯了,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只有他把母亲抱上屋顶,把诺大的一座房屋一次性整个儿背到了安全地带。很多人都在这次灾难中遭了殃,只有他家母子俩躲过了这一浩劫。
戈垄吉丙是彝族社会中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他以力大无穷而著称于世。戈垄吉丙的故乡就在日都迪萨。
戈垄吉丙从小就食量惊人,力大过人,有着倒拔杨柳、掀抬巨石的超人本领。在他13岁那年,家里断了粮,他四处找了一点粮食,准备送回家,让年迈的母亲度过这难熬的饥荒。不料,在他骑马路过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深处时,两个凶神恶煞的强盗挡住了他的去路,要他交出口袋里的粮食。他二话不说,把粮食交给了两个气势汹汹的壮汉。两个强盗正得意之时,他却埋怨起自己的马儿不听话,他要教训它一下才行。说着,他伸手连根拔起一棵粗大的树木,在手中不停地挥舞着。两个强盗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一天夜晚,青年时代的戈垄吉丙梦见屋后的山崖崩塌了下来。第二天,他到处通知邻里赶快搬迁,说灾难就要降临了。人们都笑他疯了,好好的,怎么会有灾难降临呢?对他的警告也置若罔闻。只有他把母亲抱上屋顶,把诺大的一座房屋一次性整个儿背到了安全地带。很多人都在这次灾难中遭了殃,只有他家母子俩躲过了这一浩劫。人们惊叹他超人的力气,更钦佩他的先知先觉。
还有一次,他老岳父家的牛群被偷了。岳父风风火火地跑来找他,让他赶快帮他找牛。他让岳父回去做好一斗面的荞粑。他来到岳父家,不慌不忙地一个人吃完了一斗面做成的荞粑,才慢慢地上了路。岳母见他磨磨蹭蹭的模样,早已气急败坏,压根不相信他能把牛找回来。三天过去了,戈垄吉丙杳无音讯,不见踪影,人们失望极了。第四天,戈垄吉丙挑着绑着四个小偷的粗大木料,赶着牛群回来了。从此以后,戈垄吉丙的岳母也对他刮目相看了。
“戈垄吉丙本来是要成仙的,但黑心的汉族劣绅斩断了他的脉根”。蓄着长发,现年77岁的戈垄吉丙的第十代玄孙伙补日力说道。
耶丁乡的戈垄吉丙要成仙。消息传到汉人那里,激起了汉人的无比恐慌和妒忌。戈垄吉丙成了汉人的心头大患。
汉人派了六个壮汉请他下山,准备骗他下山后,将他暗算掉。六个壮汉转弯抹角套他上当,但戈垄吉丙识破了他们的险恶用心。他委婉说道,“你们太稀客了,家里也没有什么,我出去找点东西来招待你们。”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就扛了一只肥大的野猪回来了。他让那六人抬一下,那六人怎么也抬不动。在戈垄吉丙的威摄下,那六人悻悻泱泱地回去了。
汉人不肯罢休,多次派人上山暗算戈垄吉丙。有一次,趁戈垄吉丙不在,汉人的走狗们把戈垄吉丙的家里抄了个底朝天,却怎么也找不到戈垄吉丙成仙的脉根。他们回去后,恰巧有个走狗的烟杆掉在了山上。他们倒回来找时,看见有一株藤葛在流血,这恰恰就是戈垄吉丙成仙的脉根。他们挖掉了藤葛,把藤根斩断了。“戈垄吉丙也就没能成仙。” 耶丁乡计划生育半脱产、戈垄吉丙的第十三代玄孙伙补友尔不无遗憾地说道:“戈垄吉丙死时,叮嘱儿孙们用他使过的标杆火化自己,这样儿孙们就会有成仙的人。但儿孙们听错了,用荞麦杆火化了戈垄吉丙的遗体。真是太可惜了!”
伙补友尔还有理有据地说,现在甘天地乡的伙补长保家还藏有戈垄吉丙使用过的马刀、铠甲等遗物。他还亲自看见过,戈垄吉丙吃炒面用的碗有一个盆子那么大,他打仗用的护膀够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钻过去。
入洞越往前走,景观越精彩。垂悬的钟乳石越多且越粗大,形状也越发怪诞。有的象端坐莲蓬的观世音;有的象雍容大肚的弥勒佛;有的象张牙舞爪的食人兽;有的象飞禽;有的象走兽;有的黑乎乎的,想什么,象什么,让人遐想半天……几经转折,溶洞开始以十余度的斜坡向西南方向蛇行而去。窄窄的通道被横七竖七的钟乳石切割得支离破碎,一不小心,不是撞了这个神仙,便是碰了那个走兽。
戈垄仙人洞在耶丁乡*府对面的悬崖绝壁上。沿西普电站引水渠逆流而上,抄过斗折蛇行的山间毛路,爬过荆棘丛生的陡坡,便到了戈垄仙人洞。
这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每到雨季,洞中都有潺潺的泉水流出,夹带出一些晶莹剔透、色彩艳丽、光滑润洁的玛瑙溶石堆积洞口,所以也叫玛瑙洞。叫它戈垄仙人洞,是因为戈垄吉丙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嬉戏游玩的缘故。
溶洞上面是壁立的山岩,乍一看,整个峭壁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山鹰,随时就要向你扑将下来似的,直让人心悸。溶洞的右前方有个由三块石头擎起的巨大石块,约有一吨左右。据说,这是戈垄吉丙小是时“耍家家”玩时垒的三锅庄。
关于溶洞,当地人传得很神。说洞内住着一条龙王,还有一棵金树,后面是一片汪洋大海,龙王就缠绕在金树上守护着这片大海。龙王一旦出来,海水就会喷涌而出,人间就会遭殃。洞内本来住着一公一母两条龙,有一年,那条母龙不知怎么就出来了,带出的海水淹没了整个大地,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的吉乐大峡谷就是那次冲刷形成的。
在几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我们拿着手电、备着火把走进了洞内。洞口是个椭圆形的黑窟窿。入得洞来,一股潮润的凉气迎面扑来,冷不防使人打了个激灵。往前走几步,漆黑一片。借着手电微弱的光亮,我们继续前行。洞内七拐八弯,忽大忽小,忽宽忽窄。一挂挂的钟乳石倒悬壁顶,或凹或凸,光怪陆离,奇形怪状。细小的水珠点缀其上,在手电和火把的映照下,幻化成五光十色、晶莹透亮的珍珠,把那些乖巧玲珑的钟乳石装点得更加迷人可爱,直让人怀疑进入了龙宫仙境。
入洞大约十多米,忽听轰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向前走几步,一道暗泉潺潺奔涌,截断了去路。溪水顺势流入另一侧的岩洞里,那轰隆之声就出自那里。我们顺手丢了一块石头下去,半天也听不见回音,可见岩洞深不见底。泉水在深洞的一侧积成一泓潭水。潭水颇深,水清如镜,异常洁净。掬一捧喝下,清冽甘甜,沁人心脾。越过溪泉,溶洞豁然开阔。走过开阔地,便见两条岔道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而去。往东一边,据同行的人讲,这洞深不可测,曾有人冒险走过,走了七八个小时也不见洞底。
我们顺着往西的一道洞,继续前行。越往前走,洞内的景观越精彩。垂悬的钟乳石越多且越粗大,形状也越发怪诞。有的象端坐莲蓬的观世音;有的象雍容大肚的弥勒佛;有的象张牙舞爪的食人兽;有的象飞禽;有的象走兽;有的黑乎乎的,想什么,象什么,让人遐想半天……几经转折,溶洞开始以十余度的斜坡向西南方向蛇行而去。窄窄的通道被横七竖七的钟乳石切割得支离破碎,一不小心,不是撞了这个神仙,便是碰了那个走兽。不经意间,一丝光亮透了进来。光线越来越明亮,攀前一看,原来已到了圆圆的出口。
出得洞来,回味洞中的景致,让人恋恋不舍。心里不觉在想,如果条件允许,将这奇妙的世界开发出来,造福人类,那该有多好。色戈垄村
封闭的条件也为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纯正的彝族风情。人们都还住着用木板和蔑席盖成的土坯房,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它是我们这个空间里的又一种时间,或是我们这个时间里的另一种空间。”行进在色戈垄村,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诗。
色戈垄村座落在海拔米的高山上。群山环抱的色戈垄村是最为偏僻的村子。木板盖成的房屋高低错落地散落在山间各处。
这里远离城市,交通落后,几乎与世隔绝。“它是我们这个空间里的又一种时间,或是我们这个时间里的另一种空间。”行进在色戈垄村,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诗。
封闭的条件也为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纯正的彝族风情。人们都还住着用木板和蔑席盖成的土坯房,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的村民甚至还过着人畜混居的日子。
这里的农作物只有土豆、荞子、燕麦、圆根萝卜。村民的生活主要以土豆、荞子、燕麦、酸菜、圆根萝卜为主。品种不多,食材却是天然健康的绿色养生食品。这里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家户户都养有牛、羊、猪、鸡等畜禽。特别是羊,几乎每家都有几十上百头,多的甚至有两百多头。而且只只膘肥体壮,肉质鲜美。
村民们传承了彝人热情、大方、纯朴、厚道、好客的古老传统,争相邀请我们到自己家里作客。杀猪宰羊,用彝人很高的待客规格招待了我们。荞粑粑,坨坨肉,酸菜汤,烧土豆,冷水拌炒面,在这里,我品尝到了彝家最原始正宗的美食。
伙补沙毅蓄留的头发长达3.2米,可谓举世罕见。伙补沙毅粗大的长辫放下时象条游动的蟒蛇,盘起的发髻象雄伟的山峰。他的长辫不长虱子不发臭,高耸的发髻不仅是英武的象征,也是他抵御风寒、睡觉枕头的天然工具。
多年前,色戈垄村还住着一位神奇的长发老人伙补沙毅。遗憾的是伙补阿普前两年已经去世了。来到伙补阿普曾经居住生活的地方,我不禁又想起了这位长发老人。
伙补沙毅那年76岁,是个刚毅而健康的彝族长者。从他吟诵的家谱上推算,他是英雄戈垄吉丙的第十代玄孙。他以自己是戈垄吉丙的后代而自豪。那些年没事时,他时常行走十多里路,到戈垄仙人洞下、戈垄吉丙当年砌起的那块巨石锅庄上,凭吊先人,追忆祖先戈垄吉丙的英雄故事。当然,他也要在那里梳理他那根长长的辫子。
承袭祖先的遗传,伙补沙毅年轻的时候也是饭量惊人,力气过人。他凭着一股蛮力,在深山中开垦了10亩土地,种起洋芋、荞麦,养起牛羊,带着一家老小在山里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虽是70多岁的人,但伙补沙毅身体却很硬朗,胃口依然很好,他说他一顿还能吃两斤肥猪肉,一斤白酒。那时候,他每天仍能风雨无阻地上山放羊。
彝族男人的头发是神圣的,蓄在头顶,尊称为“天菩萨”。它既是英雄的象征,也是灵*的寄托。彝人自古就有蓄长发的历史。《史记》第卷和《汉书·西南夷传》里有西南夷人“椎结,耕田,邑聚”,“皆编发……或土著、或移徒”的记载。近年来又在金沙江东岸的滇北一带,发现了两晋时期刻画于崖壁上的“跣脚、编发、披毡”的彝人画像。彝族神话传说中在火把节场上摔死天神奴差的英雄火体拉巴也是“长发可容山鹰筑巢,腋窝可容蜜蜂安家,肚脐可容小鸟做窝,脚趾可纳蚂蚁作穴”。可见,彝人蓄长发的历史源远流长。伙补沙毅从小就把这显示英雄本色的头发蓄留了下来。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之风盛行的时候,一群红卫兵带着一把剪刀,无情地把伙补沙毅那条黑油油的象征着“封建主义尾巴”的长辫给“喀嚓”一下剪掉了。后来,伙补沙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又把那条辫子重新蓄了起来。
伙补沙毅是个开朗、乐观的彝族长者。他青壮年时候以农业生产为业,少年时代和50岁以后以放牧为主。他抽自种的兰花烟,喝适量白酒。主食是当地生产的荞子、洋芋和燕麦,菜主要以高山生产的圆根萝卜和酸菜等素菜为主。
伙补沙毅积蓄的头发长达3.2米,可谓举世罕见。伙补沙毅粗大的长辫放下时象条游动的蟒蛇,盘起的发髻象雄伟的山峰。他的长辫不长虱子不发臭,高耸的发髻不仅是英武的象征,也是他抵御风寒,睡觉枕头的天然工具。
随着普格县旅游业的逐渐开发,有一段时间,伙补沙毅的长辫也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每年盛大的火把节庆典之时,伙补沙毅都要到火把场地展示他那神奇的长辫。许多报刊、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风采。
日都迪萨不仅风光秀美,而且人文聚集,是你体验彝族阿都风情、领略高原风光不得不去的地方。文/吉木日哈图/本报记者钟玉成
▍信息来源:彝族文化腾讯视频基地
▍综合编辑:彝族文化
▍广告投放联系:
·END·
彝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