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伴着明媚的阳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15级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在张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被誉为“上海最美图书馆“位于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在鸟语花香意式建筑风格的”小镇“中练习发声出勤早功,在落地窗的阳光书房中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全班同学相互聆听彼此的阅读感言,圆满的结束了“阅读与表达”课程的结课课程。
发声练习过后,上午9点,书店里还未进来许多客人,第一缕阳光洒在书页上。张妍老师对此次外出课程进行了规划,一个小时的书籍阅读与节目制作感悟交流之后,同学们便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精心准备下课前每位同学的书目介绍和推荐。
同学们认真的享受着阅读氛围半节课的时间过后,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书目,开始了推荐环节。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找到了哪些书呢?
孙嘉阳——《白夜行》
在明媚的早晨,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浏览分享读书心得,游览最美书店——钟书阁。
我选择了三本书。一本书是东野奎吾的《白夜行》,东野一直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侦探推理小说作家,也经常受到朋友的推荐,但我平时里看这种书很少,第一次想要尝试阅读,因时间较少只大概翻了翻,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结尾,引人深思又意味深长,——“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第二本书是池莉的诗集。池莉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写诗可能并不是她的主业,并没有像是海子或北岛那样每一句都美丽的醉心,但从诗篇的整体来看却有着一种精神一种深邃的思想蕴含其中的。
第三本书是《愿无岁月可回首》,这是微博上一个很火的宠物博主写的,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文笔很好。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经历丰富的人,但只要一回到家看到一只叫妞妞的萨摩耶和叫端午的猫世界就都被治愈了,这也就是宠物的魅力所在。我也是养宠物的人,更能理解这种温馨。
我想,无论是侦探小说、诗或是宠物,都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让我们停息的小小一隅,是私有的,温暖的,能够治愈我们伤痛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丰富了内心。
田宜文——《流浪苍穹》
流浪苍穹这本小说是由雨果奖获奖人郝景芳所著,是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所描述的科幻更多注重于细节的描述,用想象细致的描绘出各个人物处于环境中的动作、心理、神态。同时文章中也写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感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科幻小说。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受特别深刻:总有一些人喜欢用夸张的口吻描述自己并未见过的事情,从假想的野蛮中获得假想的文明人的自满。
沈秉坤——《人类的未来》
《人类的未来》内容简介:人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这是千古难解的科学之谜。自古以来,无数的圣人贤士、文人墨客都曾力图解答人类的起源问题,也极尽推测人类的未来命运。
在古往今来的纷繁议论中,虽然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尚无令人满意的解答。这并非是先哲们的才智不足,而是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水平远未达到能够解答人类命运的程度。
鞠可儿——《火星人入侵》
我介绍的书叫做《火星人入侵》
这可能不是一本那么高大上很热门的书,但是,他是第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作家,而且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科幻电影的起点都是这个作家这本书,而且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看懂了这段话
不论内容是星际旅行还是生命智能,不论对未来世界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科幻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审视自身的视角。
心怀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敢于有梦,梦想才有机会成真;心怀对宇宙的敬畏,正视自己的弱小与局限,同样也是挑战
范鸣迅——《中国东西》
阅读能带给我们知识面扩充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心灵找寻到温暖的共鸣。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目叫做《中国东西》,在还没有品读书中详尽内容之前我便被它的封面所深深吸引,小猪储蓄罐、二锅头酒瓶…那些记忆中熟悉又陌生的小物件似乎贯穿了我整个成长的岁月。一本书的灵*在于它给人的启迪,我相信这本饱含中国元素的书目能唤醒你我记忆深处的那段独家回忆
张蓝云——《八九十枝花》
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下,读到《八九十枝花》这样一本很美的书。
书中描写故乡的风物人情,用笔绵密平静,又生动真实,江南的草木花朵、食物、亲人邻里,在她笔下,如被春日阳光照亮,逐渐醒来。猛然想到,此刻,我也在异乡。
故乡是一种基因,离它越远,它的样子反而越活灵活现在眼前。离开北京的家来到上海的大学,读到这本书我才慢慢体会,故乡的意义,原来不止是一个词汇。
熊托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近距离的也能和精神病患者接触,但是文中通过作者和这些所谓的患者接触后发现,他们其实可以说并没有病,因为在讲述完他们的故事后,思维的逻辑无懈可击,自己也不能说出错在哪里,这些所谓的患者被定义为精神病,其实我认为他们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异于和优于我们大部分这些“正常人”。看到故事的最后,有时候我都会怀疑,是否我们才是真正的“精神病”。
涂帅——《*笑小说》
一个成功的悬疑推理小说家除了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需要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