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90后的一种心理安慰。活着就行,不争不抢,有也可以,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工作不爽就炒老板,真性情,不了那气,这是95后的真实写照。
理想与现实
现实95年,25岁,普通二本,18年毕业,学的机械。
工作至今,存款有一点,不多。全身上下最贵的就是手表了毕业以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一千多块。买房不奢望。
做过工厂流水工,也曾经有幸得到过传销头目的洗脑,可惜我太笨,听不懂。现在做工程师,名字太长记不住,加班的话工资露头。感觉毕业到现在最幸运的事就是呆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没有经历过干着干着公司没了的情况。
毕业到现在相比较其他回答的大佬少了很多困难,不过也没什么乐趣,普普通通上班,我现在好像一眼都能看到我五年后的样子。
刚毕业时的冲劲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家,在周围找份工作继续混吃等死。
年应届毕业生,刚工作三个月,被社会鞭笞了三个月,当年的雄心壮志全灰头土脸地埋进了两点一线一日三餐灰蒙蒙的生活。
每天除了住的地方就是公司,第一次体会到,茫茫人海,自己不过一蜉蝣,硕大的城市里,孤单的一个人。国庆为了把车钱省下来,在房间里躺了七天,觉得自己快要报废了。
每月刚发的工资三千多,还没捂热就没了,做设计,下班永远不知道多少点,当初刚毕业时,想着快要财务自由了,自己能养活自己了,等工资发下来要学跳舞买漂亮的衣服,还要怎么怎么样提升自己,结果每天比狗还累,挣的这点钱,吃得连老板女儿养的萨摩耶都不如,不知道自己在这图什么。
生存不易,何来生活
生活95后是真的佛系吗?社会资源可分配的越来越少,生活成本高,贫富差距太大,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结婚率低就是很好的社会表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也是很好例子。
并且,现在95后的结婚也不像前辈70、80后那样,可以过日子就行,现在有房才行。
95后所面临的是,望高兴叹的房价,且国人“有房才有家”观念根深蒂固,仅此一项就是上百万,更别谈理想了。他们的平均工资3千到4千。勉强维持生活仅此而已。
差距的思想观念
思想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没有办法。不佛系不行,要么不结婚不买房,自己养自己,该玩玩,该吃吃,该喝喝,快乐半生。要么结婚,一年从头忙到尾,日复一日的奔波,不敢辞职,不敢吃好更不敢去玩,工作到退休还各种贷款,劳累到死。
结语
朝气的95现实所迫,每个时代每一辈人都会面临一些难题,只不过是没有合适词代替。纠结时代纠结人群,生活是基于良好的物质基础,年轻人不要放纵自己的体验生活。生活就是顶着压力继续前行,少点期许,脚踏实地。人活一世,平平淡淡过一生岂不无趣,人贵在折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