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简*放权是今年*治领域最鲜明特色之一
大幅取消和下放行*审批权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设定为主要议题,打牢民主*治制度基础。2013年2月召开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大幅取消和下放行*审批权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设定为主要议题,打牢民主*治制度基础。2013年2月召开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画出了改革的路线图。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分工公布,确定了改革的细化分工和时间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本届*府下决心将国务院现有的1700多项行*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即567项。目前,国务院已共计取消和下放行*审批事项221项,1年就完成了近2/5的改革任务。同时,8月底召开的中央*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地方*府的行*体制改革再次拉开帷幕。9月30日,国办下发《关于*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扩展了职能转变后*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形式。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清晰厘清*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划定*府职能边界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枢环节。首次实行城乡 同票同权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60年来首次根据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行使权力,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领导干部的比例比上届下降了6.93%,来自基层的工农代表比上届提高了5.18%。代表结构的优化,更好地体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将基层声音带到国家最高议*殿堂,让两会更加接地气。2013年10月,十二届全国*协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定期座谈会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法治中国提速立法修法更显与时俱进。今年以来,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而且更加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回应民生期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召开的五次会议中,分别通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12月23--28日即将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将审议行*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事设施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海洋环境保护法等7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策的决议草案等。10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新的五年立法规划,47件立法项目将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上提请审议。要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今年以来,多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首次实现微博庭审直播,充分尊重和保障辩护权,也向公众提供了观察中国司法制度的窗口。8月,中央*法委出台首个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并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阐述了当前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部署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治体制改革:简*放权激发发展活力观察2013年的发展脉络,多个具有标志性的变化,记录与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的发展道路。简*放权是今年*治领域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新一届*府在开局之年着力简*放权,一系列措施释放了改革红利,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而执*者率先向自身权力开刀,更是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制度基础。2013年,行*体制改革持续发力。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实行铁路*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机构改革不易,职能转变更难。在今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委会议便确定了扎实推进改革、转变*府职能的9项任务。此后,相继取消一批行*事业收费,行*审批事项,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目前,已共计取消和下放了221项行*审批事项。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中国2020年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将行*体制改革渗透于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之中,作为五项体制改革的 公因子 ,其既是五项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支撑与保障,行*体制改革内涵更加饱满,内容更加聚焦,措施更加具体,使*府治理的基本内容更加清晰。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行*体制改革是厘清*府与市场、社会边界的中枢环节,是科学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工具,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路径。简*放权,不仅仅是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划分,更是职能的转变、流程的优化、效能的提升。把握住这一关节点,既有利于正确厘清*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发挥*府、市场、社会各自的功能优势,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可以通过下放部分行*审批事项,充实地方*府事权,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提高审批效能,并通过加强中央*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集中体现中央*府进行 职能加强 的重点;同时,审批项目往往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高发、频发领域,取消与下放行*审批权将有效减少审批领域腐败和寻租的机会与土壤。2013年,以行*审批制度改革和*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以破解。行*体制改革,使得转型中的*府进入更加规范化、公开化的轨道,使权力运行更加依法、更加科学。民主法制建设在2013年亦呈加速态势。在这一年间,民主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中国人大、*协制度不断完善,专题询问成为人大监督*府工作的常态化方式,全国*协召开了定期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新的五年立法规划发布,立法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司法领域改革提速,建设法治中国步入实施阶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锁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 国家治理 、 *府治理 、 社会治理 三个全新的概念,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在这些*策的出台与*府工作的着力点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中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缘由,更可以看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的决心愈加坚定,步伐愈加坚定自信。(文/《瞭望》新闻周刊袁元)原标题:重拳反腐三大变化反腐力度空前12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站发布消息:公安部*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四名高级干部 陈柏槐、郭有明、许杰、戴春宁相继落马。*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还立案调查了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等大案要案。中国的反腐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一切都在履行一个承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在坚持打 老虎 的同时、打 苍蝇 也绝不手软。自中央 八项规定 颁布以来,纪检部门动作频频:从遏制 舌尖上的腐败 ,治理 车轮上的腐败 ,到惩治 月饼盒里的腐败 ,再到严禁 贺卡上的腐败 。这表明了中央反 四风 工作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反腐上,用 大小齐抓,不留死角 的工作做法, 既抱了西瓜,又捡了芝麻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反腐手段升级巡视工作迎来变革。*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2013年5月底开始,10个中央巡视组对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出版集团开展巡视。10个被巡查单位有9个被查出有腐败问题。10月底,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正式启动,10个巡视组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巡视工作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巡视组组长不再是 铁帽子 ,而是一次一授权。再比如,巡视的地点、巡视的对象、巡视组的组长副组长,包括巡视办公地点、巡视最后的报告、巡视结果,都向社会公开,透明度的提高令社会效果明显。以络监督为代表的舆论监督得到强化,纪检部门案件的来源渠道在不断拓宽。今年4月19日,人民、新华、中国新闻等国内主要站同步推出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7月1日,国家信访局全面受理上投诉,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强调,要认真办理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做到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站正式开通, 接受络信访举报 是新站的主功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后至2013年7月,产生一定影响的络举报官员腐败案件约有30起,地域涉及北京、上海等多省份。反腐机构调整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将*风廉*建设室和纠正不正之风室合并为*风*风监督室,将执法监察室和绩效管理监察室合并为执法和效能监督室;新设立2个纪检监察室,减少了职能交叉,加强了监督和办案力量。同时,对过去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25个精简至39个,确保主要精力集中到*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示范带动下,截至10月底,已有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初步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其中,17个省(区、市)纪委参照中央纪委做法,将*风室、纠风室合并为*风*风监督室;将执法室、效能室合并为执法和效能监督室;新设立1--2个纪检监察室。各地纪委还精简了过去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截至10月底,15个省(区、市)纪委已完成调整工作。调整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平均减少了65.86%。反腐倡廉:制度 笼子 编织提速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治,是*一贯坚持的鲜明*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治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重视的程度、认识的清醒、反思的勇气、调研的深入、高层的表率、工作的扎实、报道的公开、群众的参与、成效的明显,前所未有。反腐败的要义,重在建立制度。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层部署反腐倡廉工作, 制度建设 被反复提及。对于如何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建设廉*体系,中央高层已有明确规划 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其制度设计指向,一在加强教育、培育文化,二在监督权力,三在立法立规,四在深化改革。例如,在立法立规方面,8月,中央*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11月,《**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实施,意在整肃*风*风,打牢反腐基础。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腐体制变革的举措。内容从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到权力制约协调机制,从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到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从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到*风廉*建设责任制,再到领导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专项清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中全会提到进一步强化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的领导,强化中央纪委派驻和巡视监督等内容,表明反腐工作不仅将逐步向纵深推进,并将从制度层面不断收紧。当前,不少地方纪委发现或查办重大案件时,必须向同级*委主要领导报告,得到首肯后才能初核或查处,给压案不报和瞒案不查提供了机会。因此,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具体而言,要从 事 和 人 两方面着力。 事权 方面,如果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必须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那么就对同级*委主要领导形成制约,这样就有利于更深入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打击腐败犯罪。 人事权 方面,各地纪委书记、副书记是一级纪委的主要领导,承担着一个单位纪律检查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三中全会提出的提名和考察方式,有利于纪委书记、副书记更好行使*内监督权。上述众多举措已清晰表明,中央对反腐败工作既有决心,也重操作,将通过不断改革体制、完善制度,最终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不能幻想 毕其功于一役 。随着反腐败工作向深处进*,其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唯有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方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文/《瞭望》新闻周刊 陈泽伟)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