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深中融合一体化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陈靖斌广州报道

近日,“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正式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上线。聚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专区设置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12个专题,大力推动深中两地企业和居民办事体验无差异。

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是中山市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山市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主抓手,已推动近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超个事项实现“深中通办”,以高质量政务服务惠及深中两地及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和企业。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圳市对企业有吸引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营商环境好,政府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发展空间。“深中一体化从营商环境标准一体化开始,能够较快缩短这方面的差距,应将尽可能多的政府管理项目实现‘跨城通办’,弱化行政管理边界,让深圳市的企业在中山市既能享受到和深圳市一样的政府便利服务,又可以在中山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较低的运营成本。”

“深中通办”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畅通深中政务服务,中山市在市镇两级开设“深中通办”线下专窗,通过多点受理、电子传送、邮寄物流等形式实现深中高频服务“双城通办”。中山市还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设立“深中通办”专区,聚焦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开设相关业务。截至8月31日,中山已受理深圳企业诉求件次,89%的诉求实现“即接即答”,企业满意率为93%。

在当地首个开通“深中通办”专窗的东区街道政务服务大厅,40项服务事项实现“跨城通办”,并通过融合服务e窗区全程网办平台,高频优先、分类分批地将“全流程网上办”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深中通办”业务范围,梳理出首批“深中通办事项清单”。

作为深中合作的“桥头堡”,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目前已与深圳龙华区、宝安区实现超个事项“跨城通办”,涵盖人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以及人才补贴、档案转出、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等常见办理事项。“跨城通办”项目还包括养犬变更登记、二孩生育登记、公办初中或小学学区学位安排等民生业务,两地市民将更便利地享受“跨城”公共服务。

当前,中山市正在建设企业电子印章平台,探索深中两地电子印章互签互认,同时计划与深圳市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两大领域落实一体化融合发展举措,形成年合作清单,并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市政公共服务、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展开对标攻坚,力争年内实现与深圳政务服务同一水平,让两地群众和企业享受无差别服务。

事实上,“深中通办”服务也强化了中山的“东承”功能,全方位推动中山市的产业发展。

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山市积极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强化“东承”功能,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入对接深港都市圈,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加快推动规划、创新、产业、交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协同发展。

两地协同发展

事实上,“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的设立,有专家也指出,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现以及区域互补,还有专家认为,中山市能获得深圳市经济的溢出效应。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它的公共服务、产业,还是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这个协同一致性很强,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背景下,相关的城市进行协同发展,首先符合政策发展需求,第二有利于发展各自的优势,深圳市的科技创新、特色产业、人才、国际化、市场主体方面,有重要的优势,中山市本身在人力资源、特色产业,还有城市化的应用场景,包括连接澳门、香港的中枢,也有优势地位,因此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对做好这个区域间的连接,促进一体化,既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实现,同时还有助于区域之间的互补,而且还有利于协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向记者如是表示。

尽管“深中融合一体化”有助于大湾区战略的深化,但王鹏认为中山营商环境优化仍任重道远。“这三个维度可能有难点需要突破,第一是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涉及到的审批、主管、内容要细化,要在两地之间投资建平台,涉及到体制机制,从管理角度来说要对齐。第二就是政策法规,要有本地化的办理要求,甚至说是要有具体的办理队伍,这方面必须要对齐,还需要进一步统筹这方面的工作。第三在基础设施上,基础设施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两地之间有标准规范的要求,能不能对齐,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软件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平台系统、政务服务系统审批,能不能实时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这些方面,都需要在营商环境一体化背景之下进一步改进。”

(编辑:王金龙校对:燕郁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