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天会有好运气孩子必读书目,在爱与 [复制链接]

1#

#9月打卡挑战赛#

文/慢羊

这是一个相当感人的故事——年仅12岁的女孩萨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守护家人、守护信念的时候,不仅让他人泪目,更让她自己满足。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想真该推荐给我们的孩子看一看,让我们那些在家偶尔擦个桌子、扫个地都要抱怨的孩子看一看。想必他们读后也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究竟该如何做,究竟该如何和家人相处,才能够迎来成长中的最大收获?

当然,这本书里也有不少12女孩关于“自我”、“人生”、“是非”等等问题的思考,这不仅能给她同龄的孩子以启发,还能帮助我们这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成长中的孩子们。

让女孩找到勇气和信念的“麦田旅程”

12岁的萨摩生活在美国乡村,作为日裔,她深受两种文化的影响。她崇尚追逐自由的天性,但一起生活的外公外婆则给她的生活设了很多规矩,而遵从这些规矩也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为了偿还房屋按揭贷款,萨摩的家人一直在努力工作。那年正赶上收割季,爸爸妈妈有事去日本了,萨摩和弟弟则暂时离开学校,跟着外公外婆一起去替代收公司(替农场主收割的公司)干活。外公负责驾驶联合收割机来割麦子,外婆负责采买以及给十几口人做饭,而萨摩则需要给外婆打下手。

那天天还没亮,外公便开车载着一家人出发了。他们大约要赶一天的路程才能到达雇主家。真正的收割劳作还没有开始,单是这趟旅程就足够折磨那一对老人了。外婆的脊椎病又犯了,外公不得不将车停在了路边,外婆下了车直接躺在公路上,一躺就是很久。但即便这样,他们还是要继续自己的麦田旅程,外婆时不时地吃着过量的镇痛药。

傍晚时到达雇主家后,他们完全得不到休息,又要按照分工马不停蹄地赶往农场。随后,萨摩和外婆驱车找商店采买,回来后,外婆的背已经疼得死去活来,但是她还是要必须开工做三明治,因为收割队的人一定快要饿死了。

为了赶在恶劣天气到来前将麦子收进谷仓,收割队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长,年轻人尚感觉疲惫不堪,更别提萨摩的外公外婆了。

萨摩帮外婆分担了很多,而在外婆实在支撑不了的时候,她甚至独自给收割队做饭。

几天后,萨摩一家又被安排到另一个州去抢收,而糟糕的是,外公生病了,而外婆的病痛也几乎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但是他们谁也没说不能继续干活了。他们交替着长途驾驶,将车开到了下一个目的地。不过休息了一小会儿,外公就得下地收割去了。然而,最终倔强的外公也不得不承认——那是他一生中最糟的时候。但是他依然撑着走上了工作岗位,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吃苦耐劳的。”但是,外公终于倒下了。

然而,暴雨就要来了,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收割任务,农场主、收割公司都会遭受极大的损失。每个人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包括和外公一起工作的米克(萨摩曾经一度不大喜欢他)。

那天夜里,乘着家人休息的时候,萨摩带着她的狗悄悄地离开,她决定去代替外公工作——驾驶联合收割机割麦子(爸爸曾经教过萨摩驾驶,当然,她从来没有独立驾驶的经验)。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她紧张得胃部像是在翻江倒海,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收割的速度很慢。

但是,当萨摩向大货车输送谷子的时候,因为没能完全对准挂车,导致大量的麦子卸到了地上。萨摩不敢想象要如何面对自己造成的烂摊子。农场主如果知道了这一切,他会气得发疯的。在她最艰难的时刻,米克帮了她很大的忙,他努力地依靠人力将麦子铲到车上。

萨摩坐在驾驶室里,感觉自己的人生彻彻底底地糟透了。她觉得自己除了是个麻烦*以外,什么都不是。她感到无比的孤独。

然而,她知道自己第二天晚上还得上阵。萨摩想起爸爸有时会对着电视里的运动员喊“硬着头皮给我上!”她知道自己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萨摩知道自己给米克添了很多麻烦,尤其在每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刻。然而米克不仅没有责备她,然而安慰她:“萨摩,你割麦子割得很好。”

是的,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忍心去责备一个扛起成年人责任的12岁女孩呢?

萨摩回去休息的时候,米克又去继续工作了,而且不知道还要工作多久。萨摩以前觉得他是个消极的人,然而那一刻,她却无比希望米克是她的哥哥。

回到旅馆附近的时候,萨摩坐在马路沿上,抱着双腿哭了起来。既因为终于熬过了那个夜晚而欣慰,也因为明天还要再次驾驶收割机而焦虑。

第二天白天,外公外婆拖着病体去工作了。萨摩知道,外婆的背这个晚上一定会更痛。

那天夜里,萨摩又瞒着家人去了地里,工作了一夜。这个晚上,她工作得很顺利,卸谷子也没出错。然而,当米克去卸谷子时,只剩萨摩一个人在地里。她原以为自己可以的,但是她原来好怕。

她忍不住抽泣,但是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哭泣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外公外婆那么努力地工作,因为杰斯交不到朋友,而父母是那么渴望自己创业却永远也实现不了愿望。

最终,她的心里涌起了勇气,她感觉到了某种变化——她性格中的尘埃开始落地了,恐惧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敏。

那个夜里,她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一点儿失误也没有。她真的想跳起来摸一摸天空。

那天,外婆在联合收割机里哭泣,她说萨摩这么快就长大了。当然,萨摩还并不理解这些。

不过,她知道的是,等到收割集结束,等到她回到学校,她还会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帮不了别人太多。但是,她却可以像爸爸所说的:“做你力所能及的事。”

这个女孩在她的12岁经历了了不起的成长。

有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愿不愿意长大

萨摩成长在原则性很强的家庭,她尚未成型的人生观深受家人的影响,尤其是外公外婆给他们做多示范,他们在任何时候总是对生活报以最大的诚意。

收割的时候,萨摩带的狗在农场里咬死了3只鸡,和她一起的男孩罗比(萨摩对他有好感)不想惹麻烦,所以他要萨摩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萨摩知道自己必须要向外婆坦白,她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她必须这么做,无论后果如何。

农场主发现鸡被咬死的事情后非常愤怒,当然他以为那是郊狼做的。农场主夸张地说他的鸡都是最好的,每只都能卖美元。这个数字吓到萨摩了,她到底没能马上认错。

外婆只说了一句:“我还真没为你感到这么害臊过。”她没再理会萨摩。然而这一句话比几十句数落要更让萨摩难堪。

萨摩为自己没有坦白错误而感到羞愧万分,她很难受,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除了责任就是后果,那一刻,她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愿不愿意长大。因为长大后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会更多。

最终,萨摩从自己的积蓄中拿了美元,向农场主认了错,而农场主收下了元。萨摩觉得农场主很好心。然而外婆说:“他撒谎,没有人会花那么多钱买鸡,只有你做这样的傻事。”萨摩很惊诧:外婆既然知道真相,又为何没拦着她呢?

“有时候就是得做点儿傻事,才能把事情做对。正确的事情比傻事重要。”外婆告诉萨摩。

根植于家庭的“爱”给了女孩最好的指引

萨摩的家人彼此相爱且乐观豁达。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怎么容易,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们为彼此付出最大的努力。

萨摩的弟弟杰斯有先天性地障碍,很难控制情绪,生气时会用脑袋撞墙或是其他人,还会不由自主地做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因此他总是孤独一人,交不到朋友——但这并不妨碍一家人格外地疼爱她,包括萨摩。

萨摩的爸爸妈妈带杰斯看过很多次医生,但最终这一家人拒绝了医生给杰斯开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和杰斯相处——“所有这些都不成问题,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有这样的一个弟弟,萨摩做姐姐当然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很多事情上,只要是与弟弟发生了冲突,无论对错,挨批评受惩罚的总是萨摩,而且萨摩也明确地觉得外婆爱弟弟胜过爱她,但萨摩一点儿也不在乎——因为她也觉得弟弟的确需要每一丝关爱。

当然,萨摩自己也是不缺爱的女孩。

萨摩之前因为被蚊虫叮咬而患上了疟疾,她差点因此丢掉了性命。妈妈告诉她,在她奄奄一息的时候,护士已经离开了病房,外婆还是躺在她身边。

她生病的那段时间,全家简直像搬进病房似的陪着她。

而在这个特别的收割季,萨摩对家人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萨摩从前觉得外婆对她总是严厉的,给她派任务时总是要求很高,她和外婆常常意见不合,但是仔细想来,外婆似乎从来没有真的生过她的气。

外公外婆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然而他们在几十年的人生中已经总结出了奇妙的生活哲学。外公给两个孩子讲睡前故事,说他小时候在橘林里拔草的时候,一直将野草当做最可恨的敌人。然而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株从没见过的野草,他将它栽到湿地里精心照料。最终,那颗草长得和他一样高,而那一年他们也收获了最好吃的橘子。外公说:“你们俩都是特别的草。”

外公外婆传递的那些爱、那些信念对萨摩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萨摩不会成为那个勇敢的女孩。

说真的,在这个收割季,萨摩承受了太多,外公外婆的身体糟糕到了极点,而他们要承担的工作又刻不容缓。那些完全是超出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的,以至于我作为读者都为她紧张得几乎无法喘气。然而萨摩勇敢地扛了起来。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但是她就是悄悄地去做了。

这一切都出自爱,萨摩深爱着外公外婆,所以她必须去替他们分担一些,而分担的感觉其实很好。而她之所以能如此勇敢有担当,其实是深受外公外婆的影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种想法也已经浸入了她的血脉。

这真是个惹人爱又让人感动的可爱姑娘。

孩子们对自我、成长的思考何其宝贵

萨摩在工作之余还要顺便完成夏天的作业,她在读《独自和解》这本书。一开始她不大喜欢这本书,觉得它平淡无奇,读的时候常常跳着章节读。但是她忽然发现,自己干着活的时候,也在琢磨着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思考起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来。”“我究竟是好是坏,是两者兼具,还是别的什么样子呢?”“我每天扮演的角色是真实的我,还是说真实的我藏得太深、永远都无法知晓呢?”这本书真的让萨摩有所感悟:她知道要解决心中的那些乱麻还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在此之前她必须好好努力——“要是这么容易就能豁然开朗,那谁都不会迷茫了!”

其实怪人弟弟也在思考他的人生。弟弟对萨摩说:“学校里有两个小孩说我是个怪人。”

萨摩回答道:“我认为你是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男孩,而且非常专注,外公说这样的人会很有出息。”可以想象,姐姐这样的回答,会对那个男孩有多大的影响。

杰斯问姐姐:“我长大后会怎么样?”“我会不会有朋友?找不找得到工作?我是不是太古怪了?”“我好伤心。”

12岁的萨摩其实还回答不上来。她从没有当过大人,也不清楚长大后是什么样子。但是她坚定地告诉弟弟:“你的人生中不会只有悲伤的。我敢保证。”“对你来说,是开心还是悲伤都不重要,你只要像现在这样专心致志,你的人生就会十分完美啦。”

好温暖的姐姐!

而杰斯,那个因先天障碍而很难控制情绪的孩子,在家人爱的包容下,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在姐姐为难的时候,已经能有所体谅,并尽可能地克制自己了。

结语:

《明天会有好运气》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辛西娅·角晏的作品之一。

在这本作品中,读者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成长的力量——12岁女孩萨摩经历了一段异常艰辛的麦田旅程,同时也为自己一直为之困惑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比如关于是否愿意长大、长大后是不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家人间是不是真正相爱的……

此外,女孩还经历了一段短暂而不完美的初恋,这段经历让她看到了比“好感”更重要的东西。

爱与责任让萨摩在12岁的夏天获得了重要的成长!

真希望我们的孩子从萨摩的故事里也能收获那样的力量!

本文为慢羊说育儿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